在佛門中,他是個樂天派,據(jù)說,摸一下他的大肚皮,就能消災(zāi)除病,解愁忘憂,保人平安,笑口常開。作品佩戴收藏兩相宜。、
彌勒尊佛
簡介
即未來佛,藏語謂“強巴”。 “彌勒”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簡稱,新
稱彌帝隸,梅低梨,迷諦隸,梅怛麗,每怛哩,梅怛麗藥,昧怛[口*履]曳。菩薩之姓也。譯曰慈氏。名阿逸多,譯曰無能勝?;蜓园⒁荻酁樾?,彌勒為名。生于南天竺婆羅門家。紹釋迦如來之佛位,為一生補處菩薩。先佛入滅,生于兜率天內(nèi)院。彼經(jīng)四千歲(即人中五十六億七千萬歲),下生人間,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,初過去之彌勒,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,故稱為慈氏。乃至成佛,猶立是名也。 注維摩經(jīng)一曰:“什曰:彌勒,菩薩姓也。阿逸多,字也。南天竺婆羅門子?!? 法華嘉祥疏二曰:“彌勒,此云慈氏也。過去值彌勒佛發(fā)愿名彌勒也。出一切智光仙人經(jīng),彌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。值慈氏佛說慈心三昧經(jīng),故曰慈也。 華嚴經(jīng)云:“初得慈心三昧,故名慈也。” 天臺凈名疏五曰:“言彌勒者,有云從姓立名,今謂非姓,恐是名也。何者?彌勒,此翻慈氏。過去為王名曇摩流支,慈育國人,國人稱為慈氏。自爾至今常名慈氏,姓阿逸多,此云無勝。有言阿逸多是名。既不親見正文,未可定執(zhí)。” 俱舍光記十八曰:“梅怛,此云慈。儷藥,此云氏。菩薩于慈姓中生,從姓立名,故名慈氏。舊云彌勒,訛也?!?
玄應(yīng)音義二十五曰:“梅怛麗藥,此云慈,即舊云慈氏者也。慈有二因緣:一值慈佛發(fā)心,二初得慈心三昧。因以名焉。言彌勒或云梅低黎,并訛也。” 慧苑音義下曰:“彌勒,具昧怛[口*履]曳,此翻為慈氏也?!? 慧琳音義十四曰:“彌帝隸,古云彌勒,皆訛略不正也,正音云每怛哩?!? 西域記七曰:“梅怛麗耶,唐言慈,即姓也。舊曰彌勒,訛略也。” 在密教,胎藏界之彌勒,坐于中臺八葉院東北方之蓮上,金剛界之彌勒在賢劫十六尊中,坐于東方,羯磨會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剛因菩薩,即為此尊之本誓,大輪金剛者,此尊之教令輪身也。密號曰迅疾金剛。 賢劫第五尊佛是彌勒佛,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,彌勒菩薩現(xiàn)在正于兜率天內(nèi)院為諸天演說佛法,的一天是我們地球上的400年,經(jīng)四千歲(兜率天的天壽是4000年,即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),彌勒菩薩由兜率天內(nèi)院下生人間,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,初過去之彌勒,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,故稱為慈氏。乃至成佛,猶立是名也。 彌勒將來乃是一尊福佛,他降世的那個時期,地球經(jīng)過了許多變化,山河石壁,皆自消滅,多是平原,海水平靜,土地肥沃,多有自然樂園。一年四季,風雨調(diào)順,百花開放,萬類和宜,產(chǎn)物豐收,果實甘美,并產(chǎn)天然粳米,沒有糠皮,滋味香美,如果成熟,不炊可食,人食長壽,毫無疾苦。又無任何災(zāi)難,人心皆為大善,沒有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、……,更無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、……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。人人皆知修習身、口、意三業(yè)清凈的妙行,人心平等,不起分別,無有爭執(zhí),相見歡悅,多以善言互相勉勵,人行萬善,無諸惡業(yè),飲食無憂。其衣裳,不需人工紡織,地長天衣樹,樹上會生各式各樣的細軟衣裳,任人采取穿著;房屋宮殿,亦多以法化而成,地上沒有少許污濁不凈,人欲大小便溺,地廁自開,便后自合。地上多產(chǎn)各類寶物,隨手可拾,人拾寶石于手中玩賞,會說:聽說過去劫時(大概是指我們現(xiàn)在劫),人為財寶,互相傷害,系閉牢獄,受諸苦惱,如今此寶,如同瓦石,無人守護,真是一個清平世界。那時世界雖有若干小國,而只有一個大國統(tǒng)一,在此地球上,有寬廣四百萬里的大平原,四大海水,各據(jù)一方,有大都城,名雞頭城,東西五百里,南北二百八十里,土地平廣,人民眾多,街道整齊,空中有龍王名叫水光,夜雨香澤,晝則晴和。城中有羅剎眾,名叫葉華,于深夜出現(xiàn),為人類服務(wù),除去穢惡,打掃清潔,又以香水遍灑于地,非常香凈。龍神鬼類,都為人類工作,但不須祭拜,那時世間已無迷信拜拜之事。天時地利,人民和順,鬼神擁護,感生了一位轉(zhuǎn)輪圣王出世。王名“儴佉”,京都就是雞頭城,對于人民百姓,以正法治化,有金輪寶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玉女寶、典兵臣寶、守藏臣寶等,以鎮(zhèn)此世界,不用刀杖,自然靡伏,極其自由,逍遙自在,平等安樂。
有關(guān)書籍解釋
彌勒佛[1]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、廣為流行的一尊佛。此佛常懷慈悲之心。窺基在《阿彌陀經(jīng)疏》中解釋說:“或言彌勒,此言慈氏。由彼多修慈心,多入慈定,故言慈氏,修慈勝,名無能勝。”他的名字叫阿逸多,即“無能勝”。據(jù)佛經(jīng)記載,彌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,與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人。后來隨釋迦出家,成為佛弟子,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入滅。現(xiàn)在兜率天內(nèi)院與諸天演說佛法,直到釋迦佛滅度后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,從兜率天宮下生人間。據(jù)《彌勒下生成佛經(jīng)》所說,到那時,娑婆世界(即我們所生活的世間)閻浮提有翅頭末城,其王名儴佉的,彌勒屆時將托生于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,降生、出家、成道、說法,其經(jīng)歷一如釋迦牟尼佛。彌勒繼釋迦成佛后,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以三會的說法,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。
中國彌勒信仰狀況
在我國彌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。西秦時就已出現(xiàn)了繪制的彌勒像,如甘肅炳靈寺石窟中即有。五代、宋以前的彌勒像,主要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大類,分別根據(jù)《彌勒上生經(jīng)》和《彌勒下生經(jīng)》創(chuàng)作。菩薩形的彌勒像主要表現(xiàn)了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時的形象。這時的彌勒像是菩薩裝束,兩腳交叉而坐,或是以左腳下垂,右手扶臉頰的半迦思維形,而如來形的彌勒像則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,與釋迦佛的造像沒有多大區(qū)別。大致從北魏開始,中國逐漸流行對彌勒下生的信仰,同時也開始出現(xiàn)穿上佛裝的彌勒佛像。由于彌勒作為未來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,因此還有一些彌勒的巨像產(chǎn)生。較大的彌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宮萬福閣(又稱大佛樓)。佛像高十八米,埋入地下部分八米,總長二十六米,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。較大的石雕彌勒佛像則為四川凌云大佛,此佛立于四川樂山市岷江東岸凌云山上,大佛依斷崖造成,坐像世稱“樂山大佛”。通高七十一米,肩寬二十八米,雕像相好莊嚴,比例勻稱,氣魄雄偉,臨江端坐,也是世界石刻坐佛像。藏密也非常崇拜彌勒,較大的銅制彌勒佛就是奉化雪竇寺彌勒佛。
《茶音閑談錄》 記載彌勒佛供養(yǎng)方法
彌勒佛的供養(yǎng)和一般的神像供養(yǎng)不同 ,因為彌勒佛是未來佛 ,除去每天三炷香的香火供養(yǎng)外,每月十五,應(yīng)該用“御守鹽”調(diào)和清水為神像、神龕清洗?!坝佧}”為東密佛教特有的祈福 、結(jié)印、開光、用的鹽本身具有很強的靈性,可以溝通天地神靈,所以定期用御守鹽清洗神像、神龕是很需要的。每月農(nóng)歷十八日、或者特別大事來臨前需要祈愿求福時,應(yīng)該在“御守宣”寫上愿望,之后放在香爐上焚化?!坝匦笔且环N符咒紙,在符咒紙上寫愿望焚化 ,可以很好的和神靈溝通,這樣經(jīng)常和神交流才能更好的得福。
彌勒造像演變
彌勒形象共有三個。個形象出現(xiàn)在十六國時期,是交腳彌勒菩薩形象。該形象依據(jù)彌勒上生經(jīng),說他本是世間的凡夫俗子,受到佛的預(yù)記,上生兜率天,成為登十地成等正覺的菩薩,演說佛法,解救眾生。第二個形象出現(xiàn)在北魏時期,演變?yōu)槎U定式或倚坐式佛裝形象。該形象依據(jù)彌勒下生經(jīng),說他將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間,接替釋迦牟尼佛進行教化,由菩薩變?yōu)槲磥矸?。第三個形象五代開始出現(xiàn),再演變?yōu)榉暑^大耳、咧嘴長笑、身荷布袋、袒胸露腹、盤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。該形象依據(jù)后梁時期一個自稱彌勒化身的僧人契此的模樣。后這個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種莊嚴凝重的宗教意蘊,變得隨和,貼近生活。可以由人隨意調(diào)侃、揶揄。這是彌勒世俗化的必然結(jié)果。 彌勒佛的形態(tài)至元代發(fā)生巨大變化,大肚盤坐、喜笑顏開的新型彌勒佛流行。學術(shù)界普遍認為它的原型是五代時期的明州高僧契此(?一約916年)。他常持一布袋乞食,并口誦偈語: